一位在乡镇工作的朋友,为参加县里围绕该乡脱贫攻坚工作召开的座谈会,经过走访调查、深思熟虑,认真准备了发言材料,想着在会上提几条意见建议。不承想,座谈会前,包括他在内的十来名座谈人都收到了该乡发放的写有现成意见建议的材料,并要求照着“答案清单”来说想法、谈看法。(9月5日 纪检监察报)
民意是指人民群众的共同的、普遍的思想或意愿,它是沟通党群之间、干群之间、政府与社会公众之间的重要桥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强力推进,民意已经成为各级党委政府改进党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职能建设的重要抓手,如何最大程度的尊重民意也成为一个紧迫而严肃的话题。
然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个别地方和部门为了展现上级尊重民意的精神,居然通过利用“答案清单”这一方式“绑架”民意、“包装”民意,换来一时的“政绩”,但从长远来看,这是对人民群众最大的伤害,对政府最大的不负责任。
古语云:“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有真民意,自然也就有“伪民意”,包装的民意就是“伪民意”。纵观中国历史,每一个封建王朝的覆灭都是因为失民心、逆民意。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尊重民意不仅要有形式上的问政于民、评政于民,更要有实质上的施政于民、惠政于民,要深入全面地调查研究,主动去与群众沟通交流,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而“包装”民意只能是纸包不住火,给工作造成更大的被动,虽然换来的老百姓一时的敢怒不敢言,但最终会犹如黄河泛滥一发不可收拾,要严厉打击“包装”民意的不良现象。
“大树扎根于沃土,高楼立足于基石”。人民群众是我们事业发展的根基,也是推动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力量。我们应杜绝“包装”的民意、“绑架”的民意、装满水分的民意,防止党员干部欺上瞒下、弄虚作假,党员干部要从根本上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在实干上下大功夫、真功夫,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动歪脑筋、坏心思,真心实意地同群众交朋友,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时刻把群众的冷暖疾苦挂在心上。